产品认证:ROHS | 型号:CR2025 | 杨小安:15012713898 |
联系人:杨小安 |
三元锂电池检测仪的技术规格:
1、环境要求:温度为-20~50℃,相对湿度10~90%(无冷凝),工作场地附近不能有强磁场、强振动源及高频设备。
2、防水、防尘、防扎、防摔;仪器具有很好的平衡性,在测试时能立于工作台上,无需手扶,一键式按钮设计,即使长时间操作也无疲劳感。
3、激发源:无高压电缆、无射频噪声、更好的***屏蔽、更好的散热。<15 O I 27 I 38 98>
4、仪器内壳喷涂导电银涂料与线路板电子屏蔽布,防止电磁干扰稳定元素分辨率设计。
5、探测器可同时记录分析数据和光谱图。
6、运算方法:无标样测试法,针对锂电池回收行业做了数据库修正;
7、点触控制测试,测试过程无需长扣。
8、可设定锁定时间。开启时,点触无法执行操作;
9、电池:原装大容量可充电锂电池,不拔电池可直接在底部查看电量。
10、薄膜窗口更换:可轻松更换窗口膜。
11、操作系统:工业级仪器操作系统。
12、数据显示:元素可根据测试需求,调整元素显示顺序或是否显示;
13、数据存储:可扩展存储容量。
14、数据导出:一种是通过存储设备SD卡或U盘,直接将数据导出;一种是通过PC软件将数据导出;
15、数据格式:pdf或Excel格式,包括元素含量、图谱、图像等,并有多种模板供选。
电池充放电原理
<15 O I 27 I 38 98>
磷酸铁锂电池的充放电反应是在LiFePO4和FePO4两相之间进行。在充电过程中,LiFePO4逐渐脱离出锂离子形成FePO4,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嵌入FePO4形成LiFePO4。 [2]
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磷酸铁锂晶体迁移到晶体表面,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进入电解液,然后穿过隔膜,再经电解液迁移到石墨晶体的表面,而后嵌入石墨晶格中。 [2]
与此同时,电子经导电体流向正极的铝箔集电极,经极耳、电池正极柱、外电路、负极极柱、负极极耳流向电池负极的铜箔集流体,再经导电体流到石墨负极,使负极的电荷达至平衡。锂离子从磷酸铁锂脱嵌后,磷酸铁锂转化成磷酸铁。
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石墨晶体中脱嵌出来,进入电解液,然后穿过隔膜,经电解液迁移到磷酸铁锂晶体的表面,然后重新嵌入到磷酸铁锂的晶格内。
与此同时,电子经导电体流向负极的铜箔集电极,经极耳、电池负极柱、外电路、正极极柱、正极极耳流向电池正极的铝箔集流体,再经导电体流到磷酸铁锂正极,使正极的电荷达至平衡。锂离子嵌入到磷酸铁晶体后,磷酸铁转化为磷酸铁锂。
<15 O I 27 I 38 98>
通信后备蓄电池质量是通信网络供电不间断的重要保障,是整个通信电源设备供电保障,***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后一道防线。根据蓄电池特性和维护要求,蓄电池放电容量测试工作是***的。本文论述了当前两种蓄电池放电容量测试技术的利弊,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全在线蓄电池放电安全节能技术,为解决***几十年来蓄电池放电测试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当前电池放电技术分析
离线式放电法技术分析(1)将其中一组电池脱离系统后,一旦市电中断,系统备用电池供电时间明显缩短,何况此时尚不清楚另一组在线电池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此放电方式事故风险性高。如要用此方式放电,建议提前启用发动机组,并确保发电机组、开关电源等设备能正常运行,***安全;(2)离线放电结束后的电池组与在线电池组间存在较大电压差,若操作不当将引起开关电源和在线电池组对离线放电后的电池组进行大电流充电,产生巨大火花,易发生安全事故。用此方式放电,需要配备一台整组智能充电机,对该离线电池组先充电恢复后再并联回系统,以解决打火花问题,这样将使系统***时间处于单组供电状态,事故风险高。另通过调整整流器输出与被放电的电池组电压相等后进行恢复连接。上述操作一定要谨慎操作;(3)此放电方式操作时既要脱离电池组的正极,又要脱离电池组的负极,尤其是脱离电池组负极时需要特别小心,操作不当引起负极短路,将造成系统供电中断,导致通信事故的发生;(4)此方式是将电池通过假负载以热量形式消耗,浪费电能,影响机房设备运行环境,需要维护人员时刻守护以免高温引发事故。1.2在线评估式放电法技术分析(1)调整整流器输出电压至保护低压值(如46V),使所有后备电池组直接对实际负荷进行放电至整流器输出电压保护设置值。由于现网系统设备绝大多数电池配置后备供电时间为1~4h,放电电流大,应考虑电池组至设备供电回路压降及设备低压工作门限,以及***系统供电安全,在线评估式放电其调整整流器输出电压不允许过低(如46V),放电深度有限,对实际负载的放电时间掌握比较困难,评估电池容量难以准确,对电池性能测试有不确定因素存在,从而对保持电池组活性这一放电测试目的难以达到维护预期工作效果;(2)如果两组电池都有失容或欠容、落后等质量问题,当其放电至整流器输出保护值的时间,不易被维护人员及时发现,此时可能后备电池容量所剩无几,存在高风险。在此情况下,此放电方式比离线放电方式安全性***;(3)由于放电深度有限,对保持电池组的活性这一放电测试的目的无法达到,更为关键的是在全容量放电的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电池组在放电前期表现正常,但到中后期,有些落后电池才开始逐步暴露出来。这一部分落后单体,于此放电方式的深度不够而没有被发现。所以我们称此放电方式为在线评估式,它只能大致评估电池组性能,或检测此电池组可以放电至此保护电压的时间长短,而无法进一步检查除此时间外究竟还能放电多长时间;(4)组间电池放电电流不均衡。各组电池将根据自身情况自然分摊系统的负荷电流来放电,落后电池组,内阻大,分摊电流小,而健康电池组,内阻低,分摊电流大,造成某些落后电池因放电电流不够大而无法暴露出来的现象,达不到我们进行放电性能质量检测目的。